網頁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科網泡沫夢醒十年

這篇信報的文章雖然是三月時刊登,但值得一看。
http://www.hkej.com/template/blog/php/blog_details.php?blog_posts_id=46434
財經 2010年03月23日 07:42
科網泡沫夢醒十年

今年3月,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的十周年悄悄地過去了。難道大家忘記了2000年3月的互聯網泡沫爆破?對很多香港的人來說,互聯網泡沫過去了後不留痕跡,但對於香港來說,卻是浪費了整整十年的機會和光陰。讓我們先重温一下,十多年前那些瘋狂的日子。


1995年至2000年初,納斯達克指數在網絡熱潮中節節上升,在2000年3月10日更升至5132.52點的歷史高峰,以5,048.62點收市,指數比一年前倍升,但隨後在3月13日星期一,卻在一日之內跌了百分之四至4,879,至兩日後更跌至4,580,在三個交易日內足足蒸發了百分之九!


事後很多人士分析網股災難的近因,有人歸咎當時微軟在美國聯邦法院被指控壟斷市場,引發了那個高潮後的星期一出現拋售思科、IBM等指標性科技股;也有人認為那是Y2K千年蟲的後遺症:企業大花金錢準備過渡2000年後「超買」了各種產品及服務,和1999年的聖誕季節網上消費令人失望,令投資者開始對被盲目吹捧的網股失去信心。


還是前美國中央銀行行長格林斯潘早在1996年12月5日所講的一句說話,已預測了這一切:「我們怎樣才知道,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 exuberance)把資產值過度地推高,然後引致預測以外和長期的收縮,有如過去十年的日本?」雖然網股爆破沒有引發日本式經濟危機(這個「重任」還要留給金融界) ,但非理性亢奮就一語道破了。


要在十年後讓我們重温這段對很多人慘痛的回憶有多非理性,以下例子最為經典: 2000年4月遊戲及入門網站IWon.com派了一千萬美元獎金給一名幸運兒; 3月股災後,最高調、最花錢的網站相繼倒閉:時裝網站Boo.com、寵物網站Pets.com等在同年 “game over” 了,就連令香港壹傳媒學習其模式的網上超市WebVan,和已經上市的玩具網站eToys.com,都在2001年初破產收場。


的確,當年筆者一直懷疑,為什麼自己不學人家搞個猫狗網站,集人家的資本搏一搏運氣,但自己身為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實業」的一份子,始終過不了自己一關,是聰明是笨伯也很難說。但筆者的確在泡沫爆破一刻前决定離開1994年起創立的互聯網供應商,再次出來創業,在時機上真的差得很。但筆者也承認,在網股爆破後的第一年,我們仍未立即接受這個事實,仍未立刻調節至較保守和持久戰的策略。


再看這十年,有什麼變化,我們應學習了什麼?原來,互聯網沒有爆破,蒸發了的「不過」是股票的市值。科技應用仍然不斷創新,完全沒有停下來,從統計資料可看見更明顯的變化:十年前寬頻上網在香港才剛起步,大部分人仍使用56K撥號上網,至今已發展至1G光纖入屋;2000年底全球上網人口3.6億,今天一個中國已此數,而全球今日網上人口已超過+七億。簡單地看,最大的變化,是由網上內容及服務提供者網站主導的Web 1.0世界,變成Google等倚賴技術創新和用戶提供內容的服務主導Web 2.0模式,以及市場中心由美國轉移至中國。


在後泡沫時代的中國網絡甚至網股的,例如分別在2003、2004和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携程旅行網(ctrip) 、盛大互動娛樂和百度,集資每創新高,那幾年間根本差不多可算「托」起納斯達克市場,甚至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騰訊,誰可想到會成為今天本地師奶愛股?中國市場自有其優勢,但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守得雲開見月明,香港的卻銷聲匿跡,問題也在於對科技業有沒有恆心,若如香港投資者般跳船速度之快,恐怕香港有多少有心有力創業者怎樣努力也事倍功半。


香港的經濟模式始終被大財團壟斷,即使在短短dotcom潮期間能成功集資的,畢竟也是大財團巧立明目的居多,這與美國甚至中國市場的分別很大;而大財團在網股爆破後差不多全部打退堂鼓,無論是把資金私有化還是把科技業務轉型,總之資金流走了,科技投資停下來了。相反,創業者始終找不到資金發展,十年過後,這仍然是香港科技產業發展的死結。


在金融風暴後,終於連特區政府和特首也承認不能單靠金融業托起香港,但至今口講什麼協助創新科技、創意產業,仍只靠搞些支援基金派些錢,完全沒有新意,未有任何有效政策承擔,缺乏資本市場運作配合,沒法解決「創業難、資金少」之技創業發展問題,下個十年怎能樂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