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我自己都係其中一個,$780一部16GB,當係上網又好,玩下都好,真係幾吸引,但係我自己一樣由9:00am 用Firefox reload,load到9:30am都未有一次成功load到一隻字出o黎。
就連高登仔都未有任何一個人話買到,至少如果真係Checkout成功,貼個ScreenShot既都冇。
睇完下文,我更相信內裡係黑箱作業,不過其實一部未代Netbook都係$2000樓下,又未至於真係咁走寶。
詳細請見文 : http://www.eprice.com.hk/mobile/talk/4325/43094/
網頁
▼
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2011年8月23日星期二
Firefox / IE / Chrome再加速 - Ram Disk & Cache
其實現在的Browser配合當今處理器的情況下,在呈現網頁或處理Javascript都已經綽綽有餘。
但總有一些周邊可以再調整一下,讓瀏覽速度再加速。
本身Cache是一個很好的機制,直接引用已下載的物件,不用再另外花時間下載,但就Firefox 6的環境下,需要載入的Cache越多,對硬碟的讀取就越多;同樣情況不存在的項目又要轉存成Cache,在這個對硬碟拉扯動作,同時開多個Tab的話,情況可想而知。
把Browser的Cache放在RamDisk,就可以減低以上的情況。
RamDisk其實都是很舊的技術,網上教學亦很多,但似乎又未見大部份人都有活用,所以我再寫多一篇希望更多人受惠。
現在介紹一款免費軟件是可以在32Bit或64Bit Windows下建立RamDisk的,名字叫Dataram RAMDisk。
這款軟件雖然免費,但最大可以建立4GB的RamDisk,一般都很夠用。
RamDisk顧名思義就是把Ram分割出成一個Drive,關機後,所有資料消失,所以並不適合放任何需要留存的資料。
某程度上這是違背Cache的功用,但實際使用上,的確是比放在硬碟好很多,至少只是第一次需要下載,但之後直到關機前,你都可以感受飛快速度。
下載Dataram RAMDisk後,使用上十分簡單。
在程式集打開RAMDisk Configuration Utility,Disk Size較做512MB已經十分足夠。足夠讓我一整天不關機,同時使用IE9/Firefox6。
所以先設定512MB吧,真的不夠,之後再修改。格式設定為FAT32就可以。
緊記要File -> Save Settings,否則下次開機不會自動建立一樣的RamDisk,按下[Start RamDisk],大功告成,就是這麼簡單。
與此同時,去[我的電腦],應該會多少一個Drive。
另外軟件有一個很貼心的功能,在[Load and Save]部份,大家可以設定為
每次關機前,把RamDisk的檔案儲存在一個地方,而同樣地,每次開機時,把檔案回復至RamDisk。
但由於我們是用於Cache方面,所以暫時實在沒必要做這個動作。
之後就把各Browser的Cache轉移到RamDisk了!
但總有一些周邊可以再調整一下,讓瀏覽速度再加速。
本身Cache是一個很好的機制,直接引用已下載的物件,不用再另外花時間下載,但就Firefox 6的環境下,需要載入的Cache越多,對硬碟的讀取就越多;同樣情況不存在的項目又要轉存成Cache,在這個對硬碟拉扯動作,同時開多個Tab的話,情況可想而知。
把Browser的Cache放在RamDisk,就可以減低以上的情況。
RamDisk其實都是很舊的技術,網上教學亦很多,但似乎又未見大部份人都有活用,所以我再寫多一篇希望更多人受惠。
現在介紹一款免費軟件是可以在32Bit或64Bit Windows下建立RamDisk的,名字叫Dataram RAMDisk。
這款軟件雖然免費,但最大可以建立4GB的RamDisk,一般都很夠用。
RamDisk顧名思義就是把Ram分割出成一個Drive,關機後,所有資料消失,所以並不適合放任何需要留存的資料。
某程度上這是違背Cache的功用,但實際使用上,的確是比放在硬碟好很多,至少只是第一次需要下載,但之後直到關機前,你都可以感受飛快速度。
下載Dataram RAMDisk後,使用上十分簡單。
在程式集打開RAMDisk Configuration Utility,Disk Size較做512MB已經十分足夠。足夠讓我一整天不關機,同時使用IE9/Firefox6。
所以先設定512MB吧,真的不夠,之後再修改。格式設定為FAT32就可以。
緊記要File -> Save Settings,否則下次開機不會自動建立一樣的RamDisk,按下[Start RamDisk],大功告成,就是這麼簡單。
與此同時,去[我的電腦],應該會多少一個Drive。
另外軟件有一個很貼心的功能,在[Load and Save]部份,大家可以設定為
每次關機前,把RamDisk的檔案儲存在一個地方,而同樣地,每次開機時,把檔案回復至RamDisk。
但由於我們是用於Cache方面,所以暫時實在沒必要做這個動作。
之後就把各Browser的Cache轉移到RamDisk了!
FireFox :
1. 在網址列輸入 about:config , 按Enter.
2. 「右鍵」-->「新增」-->「字串」,名稱輸入browser.cache.disk.parent_directory
3. 數值輸入你的RamDisk,例如 "E:\"
4. 確定後,重新開啟Firefox。
5. 進你原先的Firefox安裝目錄,去profile/cache資料夾,把所有舊有Cache刪除即可。
IE9:
1. 工具->網際網絡選項->一般->瀏覽歷程記錄
2. 按[設定]
3. 按[移動資料夾]
4. 選擇你的RamDisk,再按確定。
5. Windows會要求你先登出,再登入即可。
Google Chrome:
1. 在Chrome的ShortCut(如程式集上的,或桌面上的)按Right Click->內容
2. 在目標一欄最後加上" --disk-cache-dir="E:\"
3. 按確定,重新開啟就完成。
4. 跟Firefox一樣可以前往自己的profile資料夾,把Cache刪除掉節省空間。
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著名組織Anonymous宣佈將於2011年11月5日攻擊facebook
等左Facebook收檔既日子好耐
Operation Facebook
DATE: November 5, 2011.
TARGET: https://facebook.com
Press: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OP_Facebook
http://piratepad.net/YCPcpwrl09
Irc.Anonops.Li #OpFaceBook
Message:
Attention citizens of the world,
We wish to get your attention, hoping you heed the warnings as follows:
Your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you all so dearly adore will be destroyed. If you are a willing hacktivist or a guy who just wants to protect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then join the cause and kill facebook for the sake of your own privacy.
Facebook has been selling information to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giving clandestine access to information security firms so that they can spy on people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Some of these so-called whitehat infosec firms are working for authoritarian governments, such as those of Egypt and Syria.
Everything you do on Facebook stays on Facebook regardless of your “privacy” settings, and deleting your account is impossible, even if you “delete” your account, all your personal info stays on Facebook and can be recovered at any time. Changing the privacy settings to make your Facebook account more “private” is also a delusion. Facebook knows more about you than your family.
You cannot hide from the reality in which you, the people of the internet, live in. Facebook is the opposite of the Antisec cause. You are not safe from them nor from any government. One day you will look back on this and realise what we have done here is right, you will thank the rulers of the internet, we are not harming you but saving you.
The riots are underway. It is not a battle over the future of privacy and publicity. It is a battle for choice and informed consent. It’s unfolding because people are being raped, tickled, molested, and confused into doing things where they don’t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Facebook keeps saying that it gives users choices, but that is completely false. It gives users the illusion of and hides the details away from them “for their own good” while they then make millions off of you. When a service is “free,” it really means they’re making money off of you and your information.
Think for a while and prepare for a day tha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November 5 2011, #opfacebook . Engaged.
This is our world now. We exist without nationality, without religious bias. We have the right to not be surveilled, not be stalked, and not be used for profit. We have the right to not live as slaves.
We are anonymous
We are legion
We do not forgive
We do not forget
Expect us
[轉]IT業人才青黃不接 七成公司加薪逾4%
節錄於AM730 (2011年08月11日)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68670&d=154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68670&d=1547
人類生活與互聯網愈來愈密不可分,如何令有關服務精益求精,有賴資訊科技人員辛勤工作,一項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機構的僱員於本年度獲加薪,
而九成獲聘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入職薪酬逾1萬元。學會稱反映香港IT業前景理想,但行內卻出現青黃不接。
香港電腦學會於7月訪問了43間公營和私營機構,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受訪機構的IT部門員工於本年度獲加薪,其中七成僱員加薪高於4%,近一成更高於10%。
至於應屆畢業生入職薪酬亦有增加,43%加1至3%,另有35%增4%或以上。逾半公司表示今年會再增聘應屆畢業生,九成入職薪酬高於一萬元,其中的25%入職薪酬為1.6萬元。
香港電腦學會副會長(人才培育)梁建文(圖)指出,資訊科技日受重視,各行業對IT人才需求不斷增加,但選修IT的大學生人數卻減少,行內出現青黃不接,特別近兩、三年公司招聘人手困難,業界唯有加薪留人。
他解釋,自科網股熱潮爆破後,家長和學生都對IT業的前景不感樂觀,令選修IT的學生顯著減少,質素亦大不如前。他希望藉著今次調查,讓家長和學生了解行業的發展潛力和就業前景。
另外,香港電腦學會有意於明年2月舉辦IT業招聘會,鼓勵更多年輕人考慮投身該行業。
2011年8月6日星期六
Developers, Designers & Project Managers的角度
The War Between Developers, Designers & Project Managers
2011年8月1日星期一
失敗的網絡營商手法
今天封鎖了一個IP訪問權和把一個Domain放進電郵的黑名單內。
第一個是wikiblog.hk
不過知道各Blogger近期是否有留意到自己的Blog經常都有被這個wikiblog的網站Pingback?
一開始我都沒有太介懷,有人引用自己的文章是正面的事。
可惜這個wikiblog是用一隻機械人程式進行pingback,我單近這個月已經收到不下一百次pingback,煩得很。
WHOIS後,原來又是大陸人的屎橋,左抄抄右抄抄就想賺錢。
http://nameboy.com/whois.php?domaintld=wikiblog.hk
大家請封鎖它的IP : 184.82.250.202 或者 hostname : 184-82-250-202.static.hostnoc.net
第二個是sunesystem.com這間公司,以密集式發電郵根本不是有效而且令人討厭的手法。
我是客的話都絕對不會找這間用三下流推廣手法的公司幫我做事。
一個月少則兩三封,多則五六封。所謂eMarking就是不停的Spam,劣!
近期這間公司又以e-Marketing-Services.Net的Domain狂發Spam,它們以為轉Domain就不會被Gmail/Hotmail等等視為垃圾郵件? 未免太天真了吧? 雖然現在它們已經自動轉去Gmail的垃圾郵件,但不得不公開譴責。
第一個是wikiblog.hk
不過知道各Blogger近期是否有留意到自己的Blog經常都有被這個wikiblog的網站Pingback?
一開始我都沒有太介懷,有人引用自己的文章是正面的事。
可惜這個wikiblog是用一隻機械人程式進行pingback,我單近這個月已經收到不下一百次pingback,煩得很。
WHOIS後,原來又是大陸人的屎橋,左抄抄右抄抄就想賺錢。
http://nameboy.com/whois.php?domaintld=wikiblog.hk
大家請封鎖它的IP : 184.82.250.202 或者 hostname : 184-82-250-202.static.hostnoc.net
第二個是sunesystem.com這間公司,以密集式發電郵根本不是有效而且令人討厭的手法。
我是客的話都絕對不會找這間用三下流推廣手法的公司幫我做事。
一個月少則兩三封,多則五六封。所謂eMarking就是不停的Spam,劣!
近期這間公司又以e-Marketing-Services.Net的Domain狂發Spam,它們以為轉Domain就不會被Gmail/Hotmail等等視為垃圾郵件? 未免太天真了吧? 雖然現在它們已經自動轉去Gmail的垃圾郵件,但不得不公開譴責。